《蘇州市污水治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正式發布,《方案》提出,2021年到2023年,深入開展污水治理提質增效行動,推進廠網河湖一體化管理,打造污水統籌治理體系。以“全覆蓋、全收集、全輸送、全處理”為目標,構建“源頭管控到位、廠網銜接配套、管網養護精細、污水處理優質、污泥處置安全”的污水治理新格局。基本消除城鎮建成區污水直排口和污水管網空白區,建立能力匹配的污水處理系統,打造污水治理提質增效的樣板區。著力改善城市水環境,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區劣Ⅴ類水體,打造一批清水精品河道。污水治理和水環境治理綜合水平走在全省和全國前列。
在提升污水處理綜合能力方面,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13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4萬噸/天;在加強污泥規范化處理處置方面,新建改造設施7座,新增處理處置能力320噸/天,逐步完善污泥處理處置市域互為保障體系;在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方面對862個未治理自然村開展污水治理,力爭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100%。
蘇州市污水治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快補齊生活污水治理短板,高水平推進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根據國家、省、市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污水治理提質增效等有關要求,圍繞蘇州市總河長令《關于開展“消劣爭優”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攻堅行動的動員令》(2021年第1號)的目標任務,結合我市實際,市政府決定實施污水治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國家發展戰略,理順管理體制,轉變治理模式,強化城鄉統籌,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提效能,以綜合提升水環境質量為重點,高質量推進污水治理提質增效,逐步實現河道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目標,為水城蘇州增添底色,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主要目標
2021年到2023年,深入開展污水治理提質增效行動,推進廠網河湖一體化管理,打造污水統籌治理體系。以“全覆蓋、全收集、全輸送、全處理”為目標,構建“源頭管控到位、廠網銜接配套、管網養護精細、污水處理優質、污泥處置安全”的污水治理新格局。基本消除城鎮建成區污水直排口和污水管網空白區,建立能力匹配的污水處理系統,打造污水治理提質增效的樣板區。著力改善城市水環境,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區劣Ⅴ類水體,打造一批清水精品河道。污水治理和水環境治理綜合水平走在全省和全國前列。
三、重點任務
提升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破解制約瓶頸;推進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消除薄弱環節;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打造清水精品河道,提高民生體驗;增強建設養護管理質效,做好長治保障。實施精準攻堅,高水平推進污水治理工作,城市建成區和江南水鄉古鎮古鎮區75%以上面積、鄉鎮建成區65%以上面積建成“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完成627個,1227.68平方公里,優先實施重點區域、敏感區域的達標建設。
(一)實施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提升工程。
1.提升污水處理綜合能力。聚焦處理能力提升,在現狀充分評估的基礎上,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的要求,優化污水處理設施布局,適度超前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13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4萬噸/天。進一步提高輸送管網效能,城市和鄉鎮污水廠進水CODcr、BOD5濃度分別大于280、110毫克/升和230毫克/升、85毫克/升。對進水濃度不達標的城鎮污水廠,實施“一廠一策”系統整治。靠近居民區和環境敏感區的污水廠全面完成除臭治理,鼓勵建設高標準環境友好型污水處理廠。
2.提升污水管網覆蓋水平。聚焦收集能力提升,以城(鎮)郊結合部、城中村、老舊街道、鄉鎮工業集中區和主要交通道路沿線為重點,列出污水管網空白區、空白點清單。進一步優化城鎮建成區污水管網布局,擴大覆蓋范圍,織密收集管網,建設主管網394公里,基本消除管網空白區,增強污水收集輸送能力。加強臨時性、應急性末端截流區域雨污分流改造,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劣Ⅴ類水體整治等著力推進更高標準雨污分流。加強污水管網檢測修復,至2022年底,基本完成城鎮建成區排水管網檢測,建成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GIS),有計劃分片區組織實施管網改造與修復,切實提高污水收集效率。
3.加強污水泵站標準化建設。聚焦轉輸能力提升,按照“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標準統一、經濟合理”的要求,推進污水泵站(井)標準化建設和智慧化運行。新建污水泵站高標準建設,現狀污水泵站通過排查評估,分類實施增容改造或提標改造,新建、改造污水泵站152座。統一污水泵站關鍵設備設施選型和配置標準,實施雙回路電源改造或配備備用動力設施,完善基礎功能,增強通用性、互備性,在關鍵節點泵站增設水質、水量監測設施,統籌推進供水、排水分區計量,加強水量平衡分析,助力污水應收盡收。
4.增強污水系統應急處置能力。聚焦系統韌性提升,充分考慮進廠水量波動、極端低溫、單池檢修、污水管網和處理系統事故應急等對污水處理廠運行帶來的沖擊,積極推進污水收集片區間廠廠間及跨區域互聯互通管道建設,打破行政壁壘,加強互聯互通管道系統的市域統籌,積極探索區域協同,建設污水互聯互通管網82.3公里。加強污水收集、處理等設施有效應對超負荷、極低溫、失電、施工意外、氣象災害等因素的工程性和管理性措施,完善運行調度方案和應急預案,嚴禁減量運行,做好相關培訓、演練、考核、監督和評估,提升抗風險能力。
5.加強污泥規范化處理處置。聚焦污泥安全處置,統籌污水處理廠污泥和城市廢棄物綜合利用或永久性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合理布局和建設管網清疏污泥處置設施,新建改造設施7座,新增處理處置能力320噸/天,逐步完善污泥處理處置市域互為保障體系。建立污泥轉運和處理處置全過程可追溯的監管體系,污泥運輸車船全部安裝GPS動態跟蹤儀器,對污泥的運輸實施網上全過程、全方位監管。
6.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聚焦農污全面處理,推動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距離市政污水管網較近的村莊原則上采用接管方式,對862個未治理自然村開展污水治理,力爭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100%。評估已建設施,對退化和落后設施改造提升,對太湖、陽澄湖一二級保護區、重點國省考斷面關聯村莊的獨立設施,不能達到出水水質要求的,優先采用接管方式改造提升。落實縣、區級統一運維,強化長效管理,提高信息化監管水平,加強日常考核和監管,保證設施正常運行,出水達標排放。
(二)實施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工程。
7.消除污水直排和混排口。進一步摸排農貿市場、小餐飲、夜排檔、農家樂、理發店、洗浴、汽修洗車、洗衣店、小診所等“小散亂”排水戶和在建工地、垃圾中轉站的排水水量、水質、預處理設施和接管等情況,建立問題清單和任務清單,及時整治,并按要求分類辦理排水許可或污水接納手續。推進城鎮建成區非雨出流排口、入河排污口、暗涵內排口、沿河截流管道等排查,科學消除雨污管道錯混接和污水直排口,有效管控合流制系統雨天溢流污染,消除污水入河源頭。
8.整治陽臺和單位內部排水。進一步排查居民小區、商業綜合體、公共建筑和單位內部雨污水管網錯混接和總排口接管等情況,摸清雨污水去向,查明問題,落實責任,實施內部雨污分流改造。實施陽臺污水收集處理,新建小區陽臺設置獨立污水收集管道,老舊小區陽臺污水采取雨污分流改造或截流措施。加強對一樓或地下車庫等排放的生活污水進行接納處理,對老舊小區不規范接駁進行整治,并研究落實管控機制,防止居民將外移污水立管接入雨水管網。
9.規范工業企業排水。加快推進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質處理,工業園區逐步配套建設工業廢水集中處理設施。對廢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網的工業企業進行全面排查評估,經評估認定不能接入污水處理廠的、按規定自行處理直接排放的廢水和尾水不得接入市政污水管網,已經接入的限期退出;允許接入的,經預處理達標后接入。加強對納管企業的水質、水量監測,督促企業在市政管道接駁處設置檢查井,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和流量控制設施。開展工業園區和工業企業內部的雨污分流改造,消除污水直排和雨污錯混接等問題。
(三)實施城市水環境改善工程。
10.消滅劣Ⅴ類水體。落實2021年第1號總河長令“消劣爭優”攻堅行動要求,進一步排查城市建成區水體,對已排查出的170條劣Ⅴ類水體,要進一步摸清污染狀況、污染來源,按照管網全覆蓋、污水全收集、污水全處理的標準,加強控源截污,優先開展關聯排水區達標建設,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
11.加強生態尾水利用。充分利用高壓走廊、高速走廊和經過生態改造的支河,斷頭浜等,因地制宜推進尾水生態濕地建設,提高尾水安全性。利用河道改造功能濕地的,加強選址論證,確保河道防洪排澇安全。充分利用高質量生態濕地尾水,作為河道生態補水,實現尾水資源化利用,新增尾水生態濕地10處。
12.打造清水精品河道。每個地區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片區或河道,高標準打造排水達標區,建設零直排樣板區或零直排河道,針對性補充生態修復措施,有條件的引入污水廠高品質尾水或進行補充水源預處理,并對河岸環境開展優化整理,形成水清、岸綠、景美的精品河道,提高污水治理的顯示度和群眾獲得感,將污水治理成果轉化為高品質環境公共產品。
(四)實施建設管護質效提升工程。
13.提升設施質量管控水平。高質量實施污水處理廠、管網、泵站、濕地、污泥處理處置設施等工程建設,規范招標投標管理,提高工程勘察設計質量,嚴把材料和施工質量關。鼓勵建立管材、設備等合格供應商名錄,優化管材質量抽檢措施,加強隱蔽工程檢查和驗收,嚴格開展管道驗收前的閉水試驗和CCTV檢測,構建建設項目可追溯、可追責的質量管控體系,全面提升排水設施建設質量。
14.提升設施養護管理效能。完善排水GIS系統,管網巡查、檢測、修復、養護等信息及時錄入GIS系統,充分發揮GIS系統在管護方面的作用。建立定期檢測機制,污水管網5~10年開展一次結構性檢查,1~2年開展一次功能性檢查,對檢測發現的問題,按計劃開展修復。實行污水管網低水位運行和“廠站網河”一體化運行,減少污水外溢和外滲。制定市政管網、小區、單位庭院、農污設施等養護標準,推行標準化、規范化養護,提高機械化養護水平,建立完善的養護質量考核機制。
15.提升排水信息管理水平。推進蘇州排水智能化試點建設,加強與蘇州市城市信息模型(CIM)融合力度,實現資源共享。建設排水感知系統,完善排水感知網絡,建成覆蓋廠站網河和農污設施的在線監測系統和聯調聯控系統。完善智慧排水應用系統,把信息化技術與業務工作流程相融合,加強排水系統水量、水質、運行狀況等在線監管,開展線上巡查、考核,提高工作效率。探索監測預警、智能分析、集中調度等運用,形成智能化綜合平臺,實現廠站網河一體化調度、城市排水防澇預警調度,提升智能化管理調度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統籌。各市、區人民政府是實施污水治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的責任主體,應強化政策銜接和工作統籌,協同推進方案實施。各級高質量推進城鄉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污水治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納入重要工作內容。強化屬地責任,實行任務網格化包干、工作區塊化管理,各地應制定分年度任務計劃,發揮河長制作用,扎實推進污水治理提質增效工作。
(二)理順管理體制和監管機制。為契合高質量發展要求,集約利用資源,擯棄重建設輕管理、重工廠輕管網的觀念,在全市推進排水管理體制改革,徹底解決污水管網存在的管理主體復雜、標準不一、多頭管理和無人管理等問題,構建責任明確、邊界清晰、監管嚴格、運轉高效的排水管理體制。著力規劃引領協同,推進建設和管理運行全過程監管,發揮部門協同和聯合執法效能,提升城鄉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形成統一高效、科學規范、執行有力的管理新機制。
(三)強化資金保障和政策支撐。計劃總投資133.44億元。要加強財政支持和保障力度,建立政府引導、市場推動、社會參與的投融資機制,積極拓寬融資渠道。積極爭取國家、省對重點污水治理和水環境改善項目的資金支持。按照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正常運營成本并合理盈利、優質優價原則,合理調整污水處理費標準,完善污水處理廠、管網(泵站)和尾水濕地運營服務費核撥辦法,充分保障設施穩定運行。統籌使用污水處理費與財政補貼資金支付運營服務費,提高資金使用績效。
(四)加大執法力度和監督考核。生態環境、水務、城管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加強對污水直排、借道排放等行為的執法和打擊;各職能部門定期開展聯合巡查和聯合執法,網格員要加強對排水的巡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強化排水許可管理,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加大對超標超量超許可排入污水管網等違法排水行為的執法查處力度。制定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管理規范,推進第三方認證工作。加強日常檢查,開展分類考核,對污水處理、管網運行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等進行嚴格考核,按質付費,獎優懲劣。創新監管方式方法,強化專業監管隊伍建設,培育和使用好第三方監管力量。